【記者陳文宗/台北報導】
開車時突然發現儀表板上的胎壓燈亮了,很多人第一時間會緊張地以為輪胎破了或漏氣,甚至急著衝去修車廠。但專家提醒,其實胎壓燈亮起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可能不是輪胎出問題,而是胎壓感測器的電池沒電了。
自2016年起,台灣交通部規定所有新出廠車輛必須配備胎壓偵測系統(TPMS),提醒駕駛人胎壓異常,以避免爆胎等意外。不過,TPMS內建的感測器大多使用鈕扣電池,壽命約5至7年不等。當電池電量耗盡,感測器就可能無法正常傳輸訊號,導致胎壓燈持續亮起,讓車主誤以為輪胎出狀況。
技師建議,車齡超過6年的車款,若胎壓燈突然亮起又無明顯漏氣,應先檢查感測器狀態,必要時更換胎壓感測器。部分車款還會出現輪胎壓力數值消失、數據異常等提示,這些都與感測器失效有關。

專家提醒:2016 年前車主也需要注意,原車沒有配備TPMS也不能當作沒事,雖然 2016 年以前出廠的車輛不受法規限制,但這類車型通常完全沒有胎壓偵測功能,一旦輪胎異常,駕駛毫無所覺,建議更換輪胎時,順便加裝一組胎壓偵測器TPMS,精準監控胎壓狀況,順便省上一筆工錢。

目前市售新車普遍配備兩大類 TPMS 胎壓偵測系統:直接式與間接式。
其中,直接式 TPMS會在每個輪胎內部安裝感測器,可即時、精準地回傳胎壓與溫度數據,即使只有一輪異常也能即刻掌握,對於預防爆胎與確保行車安全具有關鍵意義。
相較之下,間接式 TPMS僅透過輪胎轉速差異來推測胎壓變化,無法顯示即時數據,偵測準確度也較為有限。
因此,越來越多車廠與專業技師建議原配間接式的車主升級為直接式,作為提升行車安全的首選方案,也讓直接式 TPMS 成為市場主流。

專家表示,胎壓過低會增加油耗、拉長煞車距離,嚴重甚至可能導致爆胎與車禍,因此推動直接式TPMS普及是保障用路人安全的必要措施。
胎壓異常往往是車禍的前兆,不分車齡、品牌或價格,胎壓偵測都是你對自己與乘客最基本的保障。胎壓異常是行車安全的重要隱患,別輕忽儀表板亮起的警示燈,這可能是車輛在對你發出求救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