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深入街角走進社區 打開心門也點亮人生長效針助思覺失調患者重拾生活

【記者夏維鴻/台北報導】

「他總覺得有人在監視他、要攻擊他,連家中燈光都成了威脅。」這不是懸疑劇的片段,而是一位年輕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真實經歷。這名年輕男子因嚴重的妄想與幻聽症狀,堅信住家已遭人監聽,甚至不敢在家過夜,時刻處於高度警戒狀態。為了協助病友放下戒心、解決困擾,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的精神科醫師脫下白袍,主動走進病友家中、化身「風水師」,從關心居住環境與生活狀況切入,透過專業會談技巧和引導,成功建立信任關係,終於讓病友卸下心防,接受專業治療。

缺乏病識感、不懂求助 思覺失調症平均拖1年半才確診

「思覺失調症不是中邪,也不是不可治癒,而是大腦生病了。」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楊蕙年指出,思覺失調症病友常會出現幻聽、感覺遭到迫害等症狀,導致工作及社交能力減退、思考記憶與專注力變差等症狀。

然而,對病友而言,這些幻覺、妄想相當真實。楊蕙年表示,因為生病部位是大腦,影響判斷力,患者往往無法自覺異常,缺乏所謂的「病識感」,導致延誤治療。根據研究,病友首次發病後平均將近1年半才就醫,耽誤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時機。若家屬對症狀不了解、求助管道不清,將進一步拉長黃金治療時間。

思覺失調症病友因「大腦生病了」,出現幻聽、妄想等症狀,卻難以察覺自己病了,家人不知如何協助就醫,但是三總北投分院深耕社區精神醫療數十年,3支專線一通即啟動照護醫療網,及早介入與長效針劑輔助治療,已幫助許多病友回歸家庭,返回社會貢獻才能。

臺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攜手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舉辦記者會,三總精神科主任楊蕙年表示,思覺失調症不是「中邪、無法治療」,而是「大腦生病」了,病友常會出現幻聽、感覺遭到迫害等症狀,導致工作及社交能力減退、思考記憶與專注力變差等症狀,對病友而言,這些幻覺、妄想相當真實,有別於一般內外科疾病,因為生病部位是大腦,影響判斷力,病友經常難以察覺自己病了,也就是缺乏「病識感」。若家屬也不知如何求助,研究統計,思覺失調症病友首次發病後平均將近1年半才就醫,耽誤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時機。

楊蕙年主任表示,讓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治療不只侷限在醫院,而是在社區,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幫助初期沒有病識感的思覺失調患者能獲得治療,讓醫師深入社區主動探訪病友,逐步發展出跨區域、跨單位緊密合作的社區行動醫療照護模式,甚至脫下白袍,走進病友家門,打入街友圈,像變色龍般自然轉換語氣與話題,只為卸下病友心防,一點一滴築起信任關係,進而願意接受有效的治療。

如今,三總北投分院更擔負起大臺北地區社區精神醫療的重任,服務範圍不僅涵蓋臺北市12行政區,更拓展至新北市17個行政區,積極整合相關資源,提供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科病友全面且完整的照護。

 

臉書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