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夏維鴻/台北報導】
台灣世界展望會自1994年起在史瓦帝尼王國(Kingdom of Eswatini,下稱史瓦帝尼)展開援助工作,作為台灣在非洲唯一的邦交國,史瓦帝尼貧富極度不均且失業率高,全國有超過64萬人每日生活費用不到120台幣,同時面臨水資源衛生和營養缺乏等問題。今(2025)年6月,展望會邀請「兒童資助計畫」資助人實地參訪由台灣資助的恩尚巴馬 (Mtsambama)計畫區,了解資助款的運用與當地服務工作。
改善用水與衛教環境 台灣資助支持史瓦帝尼偏鄉發展
40歲的史瓦帝尼展望會社區發展專員普姆茲萊.西梅拉內(Phumzile simelane)從小在當地長大,她分享:「小時候我們必須走很久的路去取水,然後提著很重的水走回來,那一點水必須反覆蒐集再使用,洗菜、洗碗、清潔……而現在,展望會帶來了台灣資助人的幫助,這些年的進步和改善是非常顯著的。」
史瓦帝尼偏鄉的安全用水普及率僅60%,台灣所資助的恩尚巴馬計畫區更位於最缺乏的地區之一。展望會與在地夥伴建立供水與衛生設施,並透過校園水資源社團進行清潔活動與衛教宣導,改善環境衛生與傳染病問題。
「不用全部的學生,只要有……比如說,百分之十的學生知道如何去實踐,這件事就有意義。」資助人余筱筠參訪薩拉姆(Salem)高中的水資源社團活動後表示,「今天看到大家都願意去學校,同時學校傳遞正確的資訊、學生學習後再回家去影響家人,這就是很好的循環。」
長期培力從教育著手 展望會助偏鄉孩童築夢未來
儘管情況改善,史瓦帝尼展望會專員普姆茲萊坦言當地仍面臨挑戰:「我們的資源有限——特別是在這個地區,學校很少且距離遠。許多孩子錯過入學時機,只能延後一年入學,延遲整個教育進程,造成很大的學習落差。」普姆茲萊指出,「展望會所推動的學前教育有很大的幫助,現在孩子可以銜接小學的課程。」
展望會與社區合作修建照護中心的教室、廚房、衛生與供水設施等硬體設備,並補充教材與戶外遊戲場、培育師資,提升家長送孩子來學習的意願,同時提供學前教育、照護、供餐與疫苗接種等服務。
資助人張月娥參與「兒童資助計畫」9年間的想法都很單純:「你需要錢,我就捐錢給你。」如今實際走訪當地,對展望會的服務架構有更具體的認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長期培力的方式不會浪費資源,也讓當地人了解需要靠自己努力,這就是一個教育的過程。」
青少年生計培力的儲蓄課程讓張月娥印象深刻,13歲的絲索莉薇(Sksholiwe)畫了很多服裝設計圖,她的存錢目標是買一台裁縫機,裁縫自己設計的衣服;珊穆凱莉絲薇(Samukelisiwe)在學校兜售小點心賺取零用錢,她存下收入並計畫購買更多點心繼續販售,賺取更多收益。學生們透過定期聚會儲蓄,並提撥部分款項幫助弱勢——去年他們為社區的弱勢兒童購買襪子與清潔用品——最後剩餘金額再依比例拿回儲蓄。
「因為資源缺乏,所以孩子的存錢目標都很明確;不只從小教育他們儲蓄,也教育他們分享。」張月娥表示,小時候家裡物質也相對缺乏,這次參訪算是彌補了當時的遺憾,如果自己年幼時也曾接受類似的教育與引導,或許能更早明白人生方向、為目標努力,她感慨:「我的人生可能會很不一樣。」
「兒童資助計畫」讓孩子知道哪裡「不一樣」 帶來改變的可能
「展望會帶來的改變很多並不是『直接的』,」史瓦帝尼展望會專員普姆茲萊解釋,「而是先提供很多資訊、建立基礎,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權利,然後幫助我們成長、教育我們、賦權我們;直到現在,我們知道該怎麼蓋合適的廁所、建置水管了!所以這一切都很重要!」
余筱筠參與「兒童資助計畫」已20年,即便天災人禍困難重重,她仍相信改變一直存在,「必須給他時間創造更好的環境,才有機會發展不同的可能性。」
「要讓孩子知道『不一樣』在哪裡。」余筱筠強調,「從一個區域開始改變,一個國家才有可能不一樣。」
台灣世界展望會透過匯集資助人每個月700元的資助款項,投入資助童所居住的社區發展,平均資助1名孩子,會有4名兒童因而受益。邀請更多人一起加入「兒童資助計畫」的行列,支撐脆弱兒童穩定生活、接受教育,更成為社區發展、轉變的無限希望。
- 更多了解「兒童資助計畫」,請至台灣世界展望會網站(https://www.worldvision.org.tw/sponsorships)
- 郵政劃撥帳號:01022760,戶名:台灣世界展望會,請註明:「資助兒童」,或利用台灣世界展望會網站線上捐款
- 相關資訊請洽服務專線:02-8195-3005,或洽詢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