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舉辦2019田園城市成果競賽,歷經初審、複審二階段,團體賽及個人賽總計94組參選,各基地認養單位卯足全力、激烈競爭,分別團體共有42組及個人10組通過複審。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12/1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行頒獎典禮,柯文哲市長親自頒贈獲獎組別獎狀和獎座,充分感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榮耀時刻。
柯文哲市長表示,田園城市的目標就是讓市民去接觸自然,然後把綠色帶回城市,所以從社會教育、環保教育、生態教育各方面逐一著手。不單單只是綠化或美化城市,或是降低熱島效應,還有很多作用,像是種菜過程可以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農民辛勞,改變看待食物的方式。現在社會型態往往住在同一棟建築中不知道左鄰右舍樓上樓下的姓名,他發現有很多人是因為當地里長開闢一個菜園,讓不少里民因為種菜而相互認識,發揮社區營造的功能。而最後一項作用就是公益活動,他發現很多里長在辦老人共餐或是社區剩食計畫,就會把種的菜分給那些比較弱勢家庭,達到社會公益的作用。

柯文哲強調臺北市推動田園城市的政策是具備多方面的,所以也是由跨局處來執行這個政策。他認為現在平面的空間大概能種的都種了,剩下的就是屋頂,因此下一步就是推動綠屋頂的利用來作為努力目標,而這個仍需要由內而外、由公而私,包括學校、公家機關都要配合,進而推廣到民間住宅和私人企業。
臺北市公園處表示推動田園城市政策,從無到有,歷經5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參與種植人次高達16萬3,756人次,闢建田園包含快樂農園、小田園、綠屋頂及市民農園總面積19萬1,270平方公尺,共同打造719處田園基地,成果斐然。11日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成果競賽榮耀時刻頒獎及文創大街田園成果展攤,活動結合產、官、學、民各界共襄盛舉,總共展示20個攤位,包含業界資材展示、在地小農產品義賣、官方代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生物防治解說,學校多肉植物組盆DIY,及民間文山區樟腳里辦公處樟腳里有機農園義賣芥菜、珠蔥、A菜…等,非常值得前來共享體驗。

今年度田園城市成果競賽獎項豐富總計獲獎136組,總獎金高達112萬1,000元。獲選鄰里社區組優等的是信義區新仁里辦公處認養的晴耕雨讀食農教育園區、中正區永昌里辦公處認養的歡喜菜園、松山區復建里辦公處認養的幸福農場等,空間雖小但走小而美精緻路線,基地用地完整、整體環境完善,無論是施作狀態、後續維管、認養狀況以及民眾參與度皆具十分水準,獲得評審一致青睞,可做為田園城市營造之示範。

在特色地景獎方面,如大學田園活絡市有閒置空地,透過短、中長期的規劃,提升週邊住商環境與文化價值,以栽種作物來塑造不同都市景觀,讓首次進到大學里的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環境友善及永續獎如惠安里開心農場以自製天然有機水果酵素,增加土壤養分,使得菜苗生長更好,採用有機耕法種植,減少對環境影響。
在創新創意獎部分,埤頭里快樂田園以「海綿城市」理念設計,採簡潔有力之立體幾何線條,來表達農夫生產力。社會公益獎如德行繽紛社區發展協會-繽紛農趣因每季提供收成捐助里內獨居老人低收入戶等弱勢團體,充分發揮分享食物分享愛,繽紛農趣不但也凝聚附近居民的向心力更成為大家療癒地景的藝術園圃等等;獎項及組別眾多。

而公家機關組如客家公園園圃,結合客家主題、24節氣,讓城市田園與地方文化特色徹底融合與展現。更值得讚許的是大安銀髮開心農園,得獎原因為因應老年人運作方便而特製的工作車效益高,展現田園城市所觸發的多樣可能與創意,另太陽能結合噴灑系統更是加分設計,長輩同心協力經營園圃令人動容!
公園處陳榮興處長表示,現今都會區居民彼此間的互動關係疏離,透過田園城市的推廣,人跟人的心縮短距離,社區居民也凝聚共識,民眾感情更加活絡,更進一步將「食」融入生活當中。今日亦邀請獲獎團體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莊達昌班長、文山區萬和里里辦公處吳祚榮里長及企業雄獅旅行社陳正達總經理,分享溫馨感人的在地故事,傳承民眾當都市農夫的樂趣,改變看待食物的方式,體認土地與水資源的可貴,瞭解有機種植對維持環境永續的重要性。臺北市作為臺灣首都,是高度密集發展的城市,為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循環再生,透過城市田園推廣、進一步發展可食地景、發展都市農耕、綠屋頂等,延伸及補充綠地系統,增加城市綠覆面積,調節大氣溫度,增益都市之生態功能使得臺北市成為更宜居的安全城市。
108年田園城市成果競賽獲獎單位及獎項獎金參考:https://farmcity.taipei/ad_min6/upload/m6s2/108年度田園城市建置成果競賽獲獎名單.pdf